德润齐鲁·全国文明校园|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赓续百年文明薪火 五维并进锻造育人高地

发布时间:2025-09-23 14:40:00    来源:免费下载伟德app


编者按: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为集中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免费下载伟德app和“文明山东”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出“德润齐鲁·全国文明城市”“德润齐鲁·全国文明村镇”“德润齐鲁·全国文明单位”“德润齐鲁·全国文明校园”“德润齐鲁·全国文明家庭”“德润齐鲁·道德模范”等系列报道,在全社会树立见贤思齐、争做模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擦亮“新时代美德山东”品牌,为“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在趵突泉的润泽与黄河水的奔涌中,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以122年的办学历史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答卷。这所诞生于1903年民族救亡图存之际的百年学府,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以“党建领航、红色铸魂、五育并举”为特色,构建起具有泉城韵味的文明校园创建体系,成为山东省首批“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和“全国文明校园”双料标杆。

传承基因,固化百年学府的文明根脉

作为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母校,济南一中将“红色铸魂”作为文明创建的核心引擎。校园内的邓恩铭广场镌刻着“宁可牺牲,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年均接待研学师生超8000人次。

红色文化浸润。开发《济南红色记忆》校本课程,串联起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解放阁等本土红色地标。

济南一中学生话剧社排练话剧《邓恩铭》

古色文脉传承。深入挖掘济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李清照诗词诵读、辛弃疾爱国主题班会融入德育,每年组织2000余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济南一中信和志愿服务队参加中高考志愿服务

绿色实践淬炼。构建“生态+公益”双轮驱动的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志愿服务品牌。学生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超3万小时,获评“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彰显学生的责任担当与文明素养。

党建领航,筑牢立德树人思想根基

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创新构建“党建领航、思政铸魂、文明示范”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党建品牌创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创新实施“党建+”融合工程,将支部建在教研一线,党员先锋岗覆盖教育教学全链条。学校获评山东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和“山东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济南一中到济南战役纪念馆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堂”

思政教育创新。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开发“行走的思政课”系列课程,开设“书记校长思政课”,形成“沉浸式+互动式”思政教育新模式。

文明创建示范。实施“党员先锋岗”全覆盖计划,开展“文明处室”“文明班级”创建评比,将文明指标纳入绩效考核。2025年文明创建经验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作典型发言。

锻造队伍,厚植文明传播力量

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基础工程,通过“师德铸魂、师能强基、师爱育人”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立信。深入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涌现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贾文凯等一批先进典型。张立立老师高考送考事迹被央视报道,诠释了一中教师的仁爱之心与大爱情怀,树立育人标杆。

师能师技强基。实施“三航工程”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培育正高级教师8人、省特级教师2人。累计15个学科团队获国家级教学奖项,生物学科成为“山东省学科基地”,教师教学竞赛获奖数量稳居全市前列。

济南一中举行教师节庆祝大会

关心关爱暖心。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实施“暖心工程”,解决教师后顾之忧。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将师德表现、教学质量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挂钩。定期组织教师健康体检和心理疏导,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五育并举,拓展文明实践矩阵

始终秉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创新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将文明校园建设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

济南一中举办第一届学生节

德育铸魂润心田。构建“一核七面七驱”德育体系,全员育人导师制覆盖率100%,获评“山东省书香校园”,学生年均阅读量达40本,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体艺双馨映风采。实施“阳光体育”工程,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稳步提升,排球等校队屡夺省市桂冠;合唱团、民乐团闪耀国家省市级艺术舞台,展现学生艺术素养。

智慧赋能向未来。筹措资金建成“未来学习中心”,人工智能课程覆盖全体学生,获评“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服务社会,发挥文明辐射作用

始终秉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百年名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构建“资源共享、文化传播、志愿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明辐射模式。

一套资源共享机制。牵头与10所中小学组建教育联盟,有效辐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条文化传播纽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校园场馆年均接待市民参观学习超万人次,成为传播文明、服务市民的窗口。

一座志愿服务桥梁。师生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年均志愿服务超5000人次,获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泉城发展贡献一中力量。

  • 公众号

文明山东公众号
返回顶部
Baidu
bv1946伟德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