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4 15:19:00 来源:淄博文明网
一幅幅生动墙绘点缀乡间道路,一场场简易婚礼吹拂新风,一次次志愿服务温暖心田……在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文明新风以最质朴的方式,融入百姓日常,吹进千家万户。“党委统筹、部门协同、村居落实、群众参与”的文明新风培育体系已逐步完善,文明之花正在工业重镇的转型发展道路中绽放新姿。
“联村路”绘就文明新画卷
“脚下路宽了、沿途景美了、心里亮堂了!”这是罗村镇村民对乡村振兴联村路改造最直观的感受。近年来,罗村镇聚焦群众“出行难”,推进乡村振兴联村路改造工程。今年实施了总长5.65公里的7条道路改造,对镇域道路路面及绿化带进行升级维护,维修更换人行道砖、破损路面2400平方米,补植及新增绿化面积1100平方米。这一条条平坦的道路,串联起散落的村庄,不仅打通了乡村出行的“毛细血管”,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漫步联村路,目之所及皆是风景:一侧是庄稼茂盛、生机盎然的田野,一侧是绘声绘色、传递新风的文化墙绘,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在此交相辉映。
今年暑假期间,罗村镇牵手天津大学、淄博师专,共同打造乡村振兴联村路主题墙绘,让沿线9个村庄的独特乡韵与人文记忆,借助墙体艺术生动呈现。1480平方米的普通墙面褪去旧貌,摇身变为展示村落文化特色的“露天文化展板”,让乡村振兴的“硬基建”与“软文化”实现同步焕彩。
与此同时,罗村镇锦川硒园文明实践和美德信用示范带的墙绘也在悄然生长。蜿蜒的村路中,两侧墙面巧妙融合着美德信用、文明实践与乡村记忆等核心元素,如无声的“文明课堂”,在村民来去之间,把新风一寸寸铺进脚下,再悄悄映进心里。
从解决“出行难”到打造“风景线”,罗村镇的联村路,早已超越了“通行”的单一意义,成为一条承载文明、传递温情的乡村振兴长廊。
“简约婚礼”引领时代新风尚
这里没有奢华的布置,不收昂贵的礼金,却有浓浓的祝福。8月28日,罗村镇南韩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鞭炮齐鸣,3对新人在这里举行了一场简约而不失温馨的婚礼。

南韩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搭建婚礼场地,推出了“三送一祝福”婚礼仪式:送村规民约、送家风家训、送文化书籍,再送上集体祝福,既摒弃了铺张装饰与冗长流程,又守住了婚礼的文明内涵。“这种新式婚礼特别好!不仅省去了很多繁文缛节,还帮家里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新人冯嘎和朱艳春拿着收到的“新婚礼包”,脸上满是喜悦。
截至目前,南韩村已有5对新人在这里举办婚礼,另有1对已预约九月佳期。
河东村的喜上喜志愿服务队也在用行动为婚俗变革助力。他们带着军鼓队走进婚礼现场,用铿锵有力的锣鼓演出替代传统排场,至今已义务为60余对新人送上祝福。
从“讲排场”到“重内涵”,罗村镇的文明婚俗新风,正为更多家庭卸下“人情负担”,让婚礼回归爱情本身,留下简约而难忘的仪式感。
“志愿红”编织养老幸福网
日前,淄川区罗村镇河东村的韩大娘迎来93岁寿辰,村里志愿服务队为老人定制了一份新时代“祝寿礼包”,敬献花馍、唱生日歌、文艺表演……一系列温馨的活动让韩大娘笑得合不拢嘴。

敬老爱老,志愿先行。自2017年起,淄川区锦秋公益中心的420余名志愿者,每周风雨无阻进村为老人服务。磨剪子、戗菜刀、免费理发、上门义诊……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精准戳中了老年人的需求。截至目前,这支锦秋志愿服务队已累计开展公益服务196次,用脚步丈量着罗村镇24个村居。
近年来,淄川区罗村镇围绕“群众主体、文化浸润、移风易俗、共建共享”,推动形成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的乡村文明新格局,整合公益在线、锦秋公益2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及各村居党员、巾帼志愿力量,从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出发,持续完善“志愿服务+养老”模式,让“敬老之风”吹遍罗村。
穿行于罗村镇,文明如风,漫过田野、吹进庭院、融入生活。它是一条更宽的路、一面更美的墙,也是一场更简的婚礼、一次更暖的志愿服务,这些正汇成老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一步步垒起罗村镇文明建设的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