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7 10:42:00 来源:免费下载伟德app
编者按: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为集中展示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免费下载伟德app和“文明山东”微信公众号将持续推出“德润齐鲁·全国文明城市”“德润齐鲁·全国文明村镇”“德润齐鲁·全国文明单位”“德润齐鲁·全国文明校园”“德润齐鲁·全国文明家庭”“德润齐鲁·道德模范”等系列报道,在全社会树立见贤思齐、争做模范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擦亮“新时代美德山东”品牌,为“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凝聚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梁建英,女,1972年4月生,中国中车首席科学家、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车工业研究院院长。
今年是雅万高铁开通两周年,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速动车组以先进成熟的技术惊艳世界,以99%的超高上座率赢得民众青睐,这条东南亚首条高铁采用中国标准和技术,将雅加达至万隆的行程从3.5小时缩短至40分钟,作为这一技术的主持设计者,梁建英并未沉浸于收获的喜悦,而是带领团队投入到新的技术攻关中。30年来,她坚守高铁研发一线,从未停止技术创新的步伐。
中国高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速度”都与梁建英团队密切相关。从主持设计“和谐号”到“复兴号”,她带领团队成功研制运营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的各个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以及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攻克了高速动车组关键核心技术,助力中国高铁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

巨人的肩膀不好站,还得让自己成为巨人
2004年是中国高速列车发展的元年。这一年,国家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正式拉开发展高速铁路的大幕。当时,高铁技术研发人员都很兴奋,但压力巨大。梁建英说,中国高速动车组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外国合作方只说每个步骤怎么做,绝口不提背后的原理。一次次吃到“闭门羹”后,她意识到,“巨人的肩膀不好站,还得让自己成为巨人。”
2006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提出自主提升创新计划,启动300公里高速动车组设计工作。时年34岁的梁建英被任命为项目主任设计师。一列动车组的零部件有五十余万个,设计图纸有几万张,研制高速动车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产品可以买来,技术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梁建英说,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00公里,速度提升的背后,是一道道需要跨越的高难度技术门槛。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2007年12月,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成功问世,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铁路的运行速度,更让中国高铁在世界站稳了脚跟。
2008年,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进入全面自主创新阶段,CRH380A高速动车组的研发项目主任设计师又是梁建英。为了摸透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动态行为、性能和规律,梁建英带领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了科学研究试验。每天凌晨4点就开始准备,白天跟车十多个小时,晚上还要整理当天试验数据,制定第二天的试验方案。在她看来,“高速列车不仅是设计出来的,更是试验出来的。”
2010年,CRH380A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同年12月3日,在京沪高铁先导段,CRH380A跑出了时速486.1公里,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速在中国诞生。

梁建英与技术人员探讨高铁线路试验中的技术问题
你不做到世界最好,就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时代
2013年,我国启动了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的研发。时任中车四方股份公司总工程师的梁建英接下了这个艰巨任务。她心里憋着一股劲,“国家的支持、旅客的期盼,你不做到世界最好,就对不起这个国家和时代。”
为了设计出复兴号性能最佳的列车头型,梁建英带领团队从46个概念头型中反复比选,进行海量的仿真计算和试验,最终方案出炉时,车头的数据打印成A4纸足足堆了1米多高;为了攻克噪声这一行业难题,她和团队在实验室进行了长达1年多的试验,仅对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隔音试验就做了3000多次;为了找到最优的减震参数,她和团队在数十种参数组合方案中反复比选匹配,一次次推倒重来……
2017年,“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以350公里的时速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梁建英与技术人员讨论技术难题
技术创新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中转站,不断的里程碑
技术创新没有终点,只有不断的中转站,不断的里程碑。2016年,梁建英和团队把技术创新的高度再度提升——向着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进发。从项目启动到成套系统装备下线,历时5年自主攻关,历经1680余项仿真计算、4250余项地面台架试验和500余项线路试验,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2021年7月20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问世,填补了高铁与航空之间的速度空白,实现了我国轨道交通领域重大创新突破。
2022年2月,梁建英转岗担任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岗位变了,工作的属性没有变。“技术创新没有终点,每实现一个目标,不是意味着到达了终点,而是又站上了一个新的起点。”梁建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