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4 15:07:00 来源:潍坊文明网
文化是社区的根与魂,是凝聚人心的纽带。近年来,诸城市立足“红色摇篮、名人故乡、超然圣地、孝善之源”的独特文化基因,以历史文化名人为主线,精心打造各具风姿的文化书院,如今,文化书院正以脉脉书香,为这片土地编织着动人的文化经纬。
超然书院:东坡遗韵今犹在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近日,在诸城市超然书院,参加研学的孩子们身着一袭飘逸古装,齐声诵读苏轼的经典诗词,感受东坡文化的魅力与不朽。
“苏轼诗词颂”文化研学之旅深受学子们喜爱,参与活动的学生李雨桐兴奋地说:“穿着汉服站在超然台上诵诗,仿佛穿越到了北宋,亲眼领略苏轼眼中的密州美景。”
诸城市以苏轼文化为核心,依托文化古迹超然台打造“超然书院”,设置“苏东坡宋韵艺术展”,运用全息投影、数字交互等现代展陈手段,立体呈现苏轼在密州的为政之道、思想精髓、文学造诣与书法艺术,让观众跨越千年与东坡对话。书院以《神探苏东坡》情景剧、“苏轼诗词颂”超然书院文化研学之旅、传统文化主题讲座为载体,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在丰富学子文化感知的同时,涵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忱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择端书院:丹青夜话续遗风
每逢周末,岔道口社区“择端书院”都会迎来一批“茂腔小戏迷”,他们跟着传承人认真学唱带有浓郁地方韵味的唱腔,反复练习身段招式,一招一式、一唱一和间,非遗技艺便在手把手传授中完成了代际传递。
作为《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者--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故里,岔道口社区深挖名人文化内涵,整合张择端文化公园、青少年宫、非遗茂腔传授中心、城市书房等11处文化空间,培育文化气息浓郁的“择端书院”。书院推出“非遗手造”“非遗茂腔”“青年夜校”三大特色项目,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赏茶道古街美景,还能体验各种传统文化的浸润。
在这里,不久前结束的首期“青年夜校”颇受年轻人欢迎,夜校打造了国画、书法、演讲与主持、瑜伽等13个专业组成的精品课程矩阵,成为青年朋友放松身心、探索兴趣、滋养心灵的“文化充电站”。国画班学员魏志方对书院的课程赞不绝口:“虽是初涉水墨,夜校这方小天地,却让我体会到传统画理的深邃与独特魅力,对张择端的传世遗风也多了几分切身的体悟。”

“圣善堂”书院:“舜”风化雨润无声
“日与月兮往如驰,父母远兮吾当安归。”近日,“舜韵流芳”虞舜文化古琴弦歌活动在诸城市圣善堂文化传播中心礼堂温情启幕,一首悠扬的琴歌《思亲操》,诉说着舜帝以音声抒发孝思的历史故事,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
据了解,“圣善堂”书院以孝文化为核心脉络,依托诸城市爱心协会的平台优势,深耕全龄段孝育工作。书院内设置瑜伽室、古琴室、读书室、书法室、公益早教亲子室、音乐名画阅赏区等特色站室,定期邀请专家、教师、德孝典型登台讲课。书院精心策划“幸福人生”公益讲座、亲子孝道实践等各类主题活动,15年来共举办公益讲座98期,固定学员100多人,将孝文化融入到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教育中。组织志愿者编排红色革命舞台剧《永不褪色的坐标》,结合当代家庭教育典型案例,深刻诠释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家国情怀的培育。此外,书院还开设针对老年人的传统文化课程,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通过这些活动,舜的孝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弘扬,“圣善堂”书院成为传播孝文化的重要阵地。

尽美书院:星火燎原照新程
“在弥留之际,他向身边的同志留下遗嘱:‘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为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今年是王尽美烈士逝世100周年,在诸城市2025年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参赛选手们饱含深情地讲述王尽美等革命先辈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红色故事盛宴。
作为“尽美家乡”,诸城市立足深厚的革命历史资源,依托王尽美革命事迹教学基地建设“尽美书院”,以王尽美烈士的革命事迹和精神为核心,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活动,不仅为本地市民和学生免费开放并提供公益讲解服务,还打造集现场教学、课程研发与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聘请100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库,选聘省、市100多位专家教授组成师资库,创新开发现场教学、讲评教学、访谈教学、故事教学、体验教学、诗词鉴赏等6大特色教学形式,开发《从王尽美理想信念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从苏轼密州诗词感悟先贤政德思想》等40多个特色精品专题课,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使王尽美革命精神更加可感可及。

“南凝翠轩”书院:诗人故里育新苗
每逢周六日,臧克家故居总是热闹非凡。“故居不是冰冷的展陈空间,而是流动的爱国主义课堂。”故居讲解员王少红道出了这里的独特价值。自2019年担任故居讲解员以来,王少红为数十万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诗人臧克家的生平事迹和创作历程,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世纪诗翁的精神世界。如今,王少红有了新的身份——“南凝翠轩”书院负责人,课堂上,王老师结合臧克家的诗歌作品,开展文学赏析、写作指导、研学等课程,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让更多人走进臧克家的文学世界,传承和发扬他的文学精神与爱国情怀。今年1至8月,书院迎来了18万游客及4.8万学生,成为传递文化力量与爱国精神的生动载体。
参加研学课堂的学生赵宇说:“以前只是在课本上读过臧克家的诗,来到‘南凝翠轩’书院,参观了他的故居,听老师讲解他的故事后,我对他的诗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历史人文到现代日常,文化书院让传统与现代汇通、历史与当下交融。诸城市将名人文化与书院建设紧密结合,打造20处特色文化书院,累计开展各类课程活动900余场次,受众超10万人次,让“红色”的革命精神、“名人”的思想智慧、“超然”的处世哲学、“孝善”的传统美德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延续,悄然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情怀。